《微循环学》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体育专业大学生微循环功能研究

 
来源:微循环学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8
 
由于微循环研究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密切结合,因而它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很多国家每年都要进行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并研讨微循环功能在实践中的应用[1].研究微循环的发展历程,是不断进行探索、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走向成熟.在微循环的研究过程中利用了多种技术和手段,了解在生理状态下组织器官微循环指标的变化以及发生的机制,依据指标对微循环的改善提出建议.通过微循环的研究了解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为更好地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奠定基础. 1 微循环的概述 1.1 微循环的调节活动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是机体的物质运输交换的重要场所[2].微循环包括后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小动脉,真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等组成.微动脉壁附有丰富的平滑肌,因在体液和神经因素的影响下,收缩状态发生改变,又因受到外周阻力的作用,控制微血管血流量.微动脉的一个分支是后动脉,每个小动脉制约着真毛细血管血流量.小动脉的毛细血管与真毛细血管之间通常有薄壁平滑肌细胞所包围,这称为毛细血管括约肌,之前容易收缩状态主要受代谢物的浓度的影响[3].随着代谢物的堆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放松,毛细血管血流量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少.微循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扮演的角色是“分洪” 真毛细管壁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壁薄,透气性好,是微循环物质交换的主要部分.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注入静脉系统.微静脉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控制着毛细血管内血流的排出,因此,微静脉是微循环的“后闸门”. 1.2 微循环的循环通路 微循环不仅与机体的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氧与营养物质的交换,机体的代谢废物排出,以及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及信息传递等生理过程有关,还影响调节机体内血液的流动状态、血液在机体各器官组织的分配以及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情况等,因而对机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4]. 生理学提出,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的开放程度和关闭数量[5].临床医学证明,人体微循环血管系统的状态能影响到微循环的状态,还可以支配机体的调解活动能力[6].田山在《微循环作用于运动性疲劳恢复探讨》一文中指出,运动负荷增加,微循环的血液流速会变缓,代谢产物(BU、CK等)滞留,渗透压上升[7].并且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发现了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其微循环相关指标的敏感度并不相同[8].所以,在将微循环相关指标运用到运动员训练监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有待解决,例如: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应该要考虑运动员的运动等级、性别等因素,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等问题. 1.3 微循环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微循环研究虽在医学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进入了世界微循环研究与应用的先进行列[9].然而,微循环与运动的研究并不多,相关指标数据不全面.因此,对于上述不足之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性别微循环指标的特点,分析大学生的生理指标与微循环指标的联系,为更加全面了解运动与微循环的关系,将微循环指标应用到体育专业大学生教学与训练中提供理论支撑.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安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1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见表1) 表1 实验对象列表组别 人数 年龄(y) 身高(cm) 体重(kg)男生 66 18.72±3.13 172.25±6.68 69.31±6.98女生 34 19.94±3.18 163.45±7.83 58.06±8.47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 利用心血管风险评估系统测定实验对象微循环功能的相应指标,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微循环的功能特征. 测定步骤及测量指标 微循环测试指标及方法:采用心血管风险评估测试.测试前两天我们告知实验对象不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正常的作息,保持情绪稳定.测试时首先让测试的学生休息大约5-6分钟,让心率达到正常安静时的水平,再进行测试.然后依次对学生开展试验,使用全自动心血管功能测试仪进行测试,直到仪器自动打印出检测报告单时结束试验.测试指标主要有微循环半更新率(MHR)、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对此次体育学院100名受试大学生进行了试验,虽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些许的问题,但都一一解决并顺利完成了实验. 2.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查阅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为顺利完成本研究提供参考.首先确定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明确微循环的概念和定义.然后针对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关于微循环的期刊文献进行搜集资料,并且还对关于微循环的图片、音像资料也进行了查阅.并收集研究微循环功能的相关文章,为本文研究微循环提供参考. 2.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算P值.P<0.05表明大学生各项指标差异性显著;P<0.01表示各项指标差异性非常显著.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微循环半更新率(MHR)的研究 微循环半更新率: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更新二分之一的速率[10].微循环半更新率正常值0.04-0.07.通常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液交换就是所指的血液循环[11].微动脉管壁有丰富的平滑肌层,可在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改变自身的舒缩状态,通过外周阻力的变化,控制微血管流量[12].因此,可以将其看做是微循环的总闸门.微静脉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控制着毛细血管内血流的排除,因此,是微循环的“后闸门”[13].此次试验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微循环半更新的速率不同,男生的实测值与标准值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实测值低于标准值,差异非常显著.(见表2) 表2 微循环半更新率MHR 标准值 P值 结果男生 0.0581±0.0312 0.04-0.07 <0.01 差异非常显著女生 0.0276±0.0104 0.04-0.07 <0.05 差异显著 表1表明: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女生的微循环半更新率已经超出正常区间,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生自身体质的原因,包括日常的运动周期、运动时间、或者是自身血液类型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长期参加体育专业训练而又终止训练后尤为明显,很多从事体育方面训练的专业人员一旦停止训练后机体的适应性相应的降低,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反弹很快,以上因素也会造成自身体能下降,脂肪增加,血管壁压力增大,导致微循环更新率改变. 3.2 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的研究 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更新二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14],正常值为11-19.血液通过微动脉并最终进入微静脉的循环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但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反映出微循环的功能效果,微循环时间短表明微循环功能较强,时间越长表明功能较差[15].本次试验测量数据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微循环半更新时间与标准值的差异非常显著,所以与标准值对比,P<0.01.(见表3) 表3 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s) 标准值(s) P值 结果男生 20.233±7.778 11-19 <0.01 差异非常显著女生 18.658±6.863 11-19 <0.01 差异非常显著 表3反映: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男女生微循环半更新时间都高于正常区间值,并且都超过最大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平时长期运动训练作用后又经历长期的停止训练,学生自身机能水平的下降(包括体能,机能、心肺及呼吸能力都有所下降). 3.3 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的研究 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在微循环中血液分子停留的时间.正常值16-28(s).血液在从微静脉到微动脉再到微静脉的循环过程之中在血管内滞留的时间,也就是说,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最小的单位,当然,微循环滞留时间也是处于正常值才是最佳[16].根据调查,人体血液大循环时间大约在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周期较长,但是微循环系统却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时间较短,正常区间在16-28(s)之间[17].通过表格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均高于标准值,P<0.01,差异非常显著.(见表4) 表4 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s) 标准值(s) P值 结果男生 19.244±10.826 16-28 <0.01 差异非常显著女生 22.824±9.122 16-28 <0.01 差异非常显著 分析表4得出:血液在体内的更新时间大约为120—180天左右[18].然而微循环系统下,血液平均滞留时间也会随自身机体水平而改变,身体机能状态处于正常状态下,微循环功能也是良好的,显然此次试验数据表明安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男女生都高于正常区间,超过最大值,也从另一方面表明血液在机体内循环时滞留时间过长,体现出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不是最佳状态,需要进行合理的锻炼改变现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大学生微循环功能呈下降趋势 体育专业学生的微循环差异较大,这是男女生之间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从实验结果显示,女生的MHR高于标准值,并且女生的MRT、MST数值也高于正常值,已经超过标准值区间最大值,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男生的数据除去微循环半更新率MHR外,其余两项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和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也是高于正常值区间.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男生结果低于女生,接近标准区间,相比优于女生,但是总体水平不是很好,呈现出微循环功能降低的趋势. 体育专业的学生平时运动时间较长,运动负荷较大,身体机能水平相对较高.但在实验中大多数学生是微循环机能相对较差,其原因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一旦长时间间断训练后体能下降迅速.在这方面女生的变化相对明显,从而导致男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较大.再加上大学体育理论课程较多,外堂课重点在于学习动作技术,对基本素质的训练相对较少.通过比较,体育专业女学生身体素质次于男生. 4.1.2 大学生无法保证锻炼时间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但人们的体质水平却没有随之提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许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就如同本次实验中被测试的体育专业学生,其微循环的半更新时间、微循环半更新率以及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等相应的指标,从而得出微循环功能能力相对较差的结论.究其原因可能与而且现在高校部分学生出现了抽烟、酗酒、长期坐在电脑前不活动、饮食不规律等有害健康的习惯,抽烟、酗酒对身体内脏功能的影响和破坏非常大,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大,再加上生活习惯不规律也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据了解,现在高校大学生的外堂课相对较少,除去体育学院学生,其他学院每周只有2节体育课,锻炼强度和负荷非常小;加上学生不愿意运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一节课下来运动量和平时相比基本没有提高,所以在体育课上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课下没有运动爱好,周末大多是睡觉和在宿舍上网,除了吃饭时间一天不离宿舍,基本上不活动,这样身体就没有任何的运动负荷,致使大学生身体机能较差. 4.2 建议 4.2.1 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管力度 通过试验的研究,应提升高校健康管理力度,推广运动项目,普及运动健康知识;增加运动的次数,增强运动负荷,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大学生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努力学好体育与健康知识,积极配合体育老师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把握上课时间充分锻炼身体. 4.2.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体育专业学生应坚持训练,积极参与运动,开展多种方式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拳,健身操,有氧舞蹈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生活作息规律,没有不良嗜好;并且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能根据身体现状制定合理的运动方式,增强身体的机能水平,提升身体素质. 〔1〕Alexander DD,Miller PE,Vargas AJ,et al.meta-analysis of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JAm Colleg Nutrit,2016,35(8):704-716. 〔2〕郭鹞,任东青.微循环学基础与实验方法[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2-3. 〔3〕张建群,文丽波,单威,等.微循环结构功能的某些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3):298-299. 〔4〕韩建群,孙希波.微循环:人体的第二心脏[J].知识就是力量,2014(7):64-65. 〔5〕杜健鹏,史大卓.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406-409. 〔6〕樊瑛,杨树森.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循环,2005(3):222-224. 〔7〕刘婷婷,高炳宏.不同水上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相关指标的研究[J].体育科研,2013(2). 〔8〕钱冠清.血管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010(4):4-5. 〔9〕郭渝成,张为,陈莉,等.微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损伤间关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2(3):141-143. 〔10〕田山.微循环作用于运动性疲劳恢复探讨[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4):199-200. 〔11〕赵俊冉,徐婷.滨州学院体育系大学生心脏泵血功能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 〔12〕吴婵清,吴燕波.实施不同类型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血流动力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 〔13〕黄玉山,邓树勋,郭红.不同内容健身运动处方对男大学生血流动力流变学参数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5). 〔14〕陈贺中.微循环毛细血管迂回通路四种功能状态假说[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6). 〔15〕朱欢,高炳宏.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6(3). 〔16〕朱天钧.微循环相关指标在男子赛艇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17〕平常.他们选择了“微循环”[J].广东科技.2010(3). 〔18〕张孟.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比较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 由于微循环研究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领域密切结合,因而它的发展十分迅速,世界很多国家每年都要进行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并研讨微循环功能在实践中的应用[1].研究微循环的发展历程,是不断进行探索、不断进行完善的过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走向成熟.在微循环的研究过程中利用了多种技术和手段,了解在生理状态下组织器官微循环指标的变化以及发生的机制,依据指标对微循环的改善提出建议.通过微循环的研究了解大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为更好地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奠定基础.1 微循环的概述1.1 微循环的调节活动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它是机体的物质运输交换的重要场所[2].微循环包括后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小动脉,真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等组成.微动脉壁附有丰富的平滑肌,因在体液和神经因素的影响下,收缩状态发生改变,又因受到外周阻力的作用,控制微血管血流量.微动脉的一个分支是后动脉,每个小动脉制约着真毛细血管血流量.小动脉的毛细血管与真毛细血管之间通常有薄壁平滑肌细胞所包围,这称为毛细血管括约肌,之前容易收缩状态主要受代谢物的浓度的影响[3].随着代谢物的堆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放松,毛细血管血流量随之增加,反之则减少.微循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扮演的角色是“分洪”真毛细管壁只有一层内皮细胞,壁薄,透气性好,是微循环物质交换的主要部分.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注入静脉系统.微静脉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控制着毛细血管内血流的排出,因此,微静脉是微循环的“后闸门”.1.2 微循环的循环通路微循环不仅与机体的血液与组织液之间氧与营养物质的交换,机体的代谢废物排出,以及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及信息传递等生理过程有关,还影响调节机体内血液的流动状态、血液在机体各器官组织的分配以及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情况等,因而对机体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4].生理学提出,机体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会影响到毛细血管的开放程度和关闭数量[5].临床医学证明,人体微循环血管系统的状态能影响到微循环的状态,还可以支配机体的调解活动能力[6].田山在《微循环作用于运动性疲劳恢复探讨》一文中指出,运动负荷增加,微循环的血液流速会变缓,代谢产物(BU、CK等)滞留,渗透压上升[7].并且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发现了不同的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等级的运动员,其微循环相关指标的敏感度并不相同[8].所以,在将微循环相关指标运用到运动员训练监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有待解决,例如:在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应该要考虑运动员的运动等级、性别等因素,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等问题.1.3 微循环的研究现状近几年来,我国微循环研究虽在医学方面积累了丰硕的成果,进入了世界微循环研究与应用的先进行列[9].然而,微循环与运动的研究并不多,相关指标数据不全面.因此,对于上述不足之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性别微循环指标的特点,分析大学生的生理指标与微循环指标的联系,为更加全面了解运动与微循环的关系,将微循环指标应用到体育专业大学生教学与训练中提供理论支撑.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以安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1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见表1)表1 实验对象列表组别 人数 年龄(y) 身高(cm) 体重(kg)男生 66 18.72±3.13 172.25±6.68 69.31±6.98女生 34 19.94±3.18 163.45±7.83 58.06±8.472.2 研究方法2.2.1 实验法利用心血管风险评估系统测定实验对象微循环功能的相应指标,分析体育专业大学生微循环的功能特征.测定步骤及测量指标微循环测试指标及方法:采用心血管风险评估测试.测试前两天我们告知实验对象不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正常的作息,保持情绪稳定.测试时首先让测试的学生休息大约5-6分钟,让心率达到正常安静时的水平,再进行测试.然后依次对学生开展试验,使用全自动心血管功能测试仪进行测试,直到仪器自动打印出检测报告单时结束试验.测试指标主要有微循环半更新率(MHR)、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对此次体育学院100名受试大学生进行了试验,虽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些许的问题,但都一一解决并顺利完成了实验.2.2.2 文献资料法通过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查阅等手段收集相关资料,为顺利完成本研究提供参考.首先确定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明白“搜索”方向,明确微循环的概念和定义.然后针对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关于微循环的期刊文献进行搜集资料,并且还对关于微循环的图片、音像资料也进行了查阅.并收集研究微循环功能的相关文章,为本文研究微循环提供参考.2.2.3 数理统计法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算P值.P<0.05表明大学生各项指标差异性显著;P<0.01表示各项指标差异性非常显著.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微循环半更新率(MHR)的研究微循环半更新率: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更新二分之一的速率[10].微循环半更新率正常值0.04-0.07.通常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液交换就是所指的血液循环[11].微动脉管壁有丰富的平滑肌层,可在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改变自身的舒缩状态,通过外周阻力的变化,控制微血管流量[12].因此,可以将其看做是微循环的总闸门.微静脉受神经体液因素调节,控制着毛细血管内血流的排除,因此,是微循环的“后闸门”[13].此次试验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微循环半更新的速率不同,男生的实测值与标准值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实测值低于标准值,差异非常显著.(见表2)表2 微循环半更新率MHR 标准值 P值 结果男生 0.0581±0.0312 0.04-0.07 <0.01 差异非常显著女生 0.0276±0.0104 0.04-0.07 <0.05 差异显著表1表明: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女生的微循环半更新率已经超出正常区间,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女生自身体质的原因,包括日常的运动周期、运动时间、或者是自身血液类型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长期参加体育专业训练而又终止训练后尤为明显,很多从事体育方面训练的专业人员一旦停止训练后机体的适应性相应的降低,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反弹很快,以上因素也会造成自身体能下降,脂肪增加,血管壁压力增大,导致微循环更新率改变.3.2 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的研究微循环半更新时间: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更新二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14],正常值为11-19.血液通过微动脉并最终进入微静脉的循环过程是需要时间的,但时间的长短就可以反映出微循环的功能效果,微循环时间短表明微循环功能较强,时间越长表明功能较差[15].本次试验测量数据结果表明,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微循环半更新时间与标准值的差异非常显著,所以与标准值对比,P<0.01.(见表3)表3 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s) 标准值(s) P值 结果男生 20.233±7.778 11-19 <0.01 差异非常显著女生 18.658±6.863 11-19 <0.01 差异非常显著表3反映:通过实验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男女生微循环半更新时间都高于正常区间值,并且都超过最大值,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平时长期运动训练作用后又经历长期的停止训练,学生自身机能水平的下降(包括体能,机能、心肺及呼吸能力都有所下降).3.3 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的研究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在微循环中血液分子停留的时间.正常值16-28(s).血液在从微静脉到微动脉再到微静脉的循环过程之中在血管内滞留的时间,也就是说,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最小的单位,当然,微循环滞留时间也是处于正常值才是最佳[16].根据调查,人体血液大循环时间大约在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周期较长,但是微循环系统却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时间较短,正常区间在16-28(s)之间[17].通过表格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均高于标准值,P<0.01,差异非常显著.(见表4)表4 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s) 标准值(s) P值 结果男生 19.244±10.826 16-28 <0.01 差异非常显著女生 22.824±9.122 16-28 <0.01 差异非常显著分析表4得出:血液在体内的更新时间大约为120—180天左右[18].然而微循环系统下,血液平均滞留时间也会随自身机体水平而改变,身体机能状态处于正常状态下,微循环功能也是良好的,显然此次试验数据表明安庆师范大学体育专业男女生都高于正常区间,超过最大值,也从另一方面表明血液在机体内循环时滞留时间过长,体现出学生的身体机能状况不是最佳状态,需要进行合理的锻炼改变现状.4 结论与建议4.1 结论4.1.1 大学生微循环功能呈下降趋势体育专业学生的微循环差异较大,这是男女生之间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从实验结果显示,女生的MHR高于标准值,并且女生的MRT、MST数值也高于正常值,已经超过标准值区间最大值,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男生的数据除去微循环半更新率MHR外,其余两项微循环半更新时间MRT和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MST也是高于正常值区间.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我们不难看出,虽然男生结果低于女生,接近标准区间,相比优于女生,但是总体水平不是很好,呈现出微循环功能降低的趋势.体育专业的学生平时运动时间较长,运动负荷较大,身体机能水平相对较高.但在实验中大多数学生是微循环机能相对较差,其原因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一旦长时间间断训练后体能下降迅速.在这方面女生的变化相对明显,从而导致男女大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较大.再加上大学体育理论课程较多,外堂课重点在于学习动作技术,对基本素质的训练相对较少.通过比较,体育专业女学生身体素质次于男生.4.1.2 大学生无法保证锻炼时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现在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但人们的体质水平却没有随之提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许多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亚健康状态.就如同本次实验中被测试的体育专业学生,其微循环的半更新时间、微循环半更新率以及微循环平均滞留时间等相应的指标,从而得出微循环功能能力相对较差的结论.究其原因可能与而且现在高校部分学生出现了抽烟、酗酒、长期坐在电脑前不活动、饮食不规律等有害健康的习惯,抽烟、酗酒对身体内脏功能的影响和破坏非常大,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最大,再加上生活习惯不规律也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据了解,现在高校大学生的外堂课相对较少,除去体育学院学生,其他学院每周只有2节体育课,锻炼强度和负荷非常小;加上学生不愿意运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一节课下来运动量和平时相比基本没有提高,所以在体育课上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课下没有运动爱好,周末大多是睡觉和在宿舍上网,除了吃饭时间一天不离宿舍,基本上不活动,这样身体就没有任何的运动负荷,致使大学生身体机能较差.4.2 建议4.2.1 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管力度通过试验的研究,应提升高校健康管理力度,推广运动项目,普及运动健康知识;增加运动的次数,增强运动负荷,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大学生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努力学好体育与健康知识,积极配合体育老师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把握上课时间充分锻炼身体.4.2.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专业学生应坚持训练,积极参与运动,开展多种方式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拳,健身操,有氧舞蹈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生活作息规律,没有不良嗜好;并且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能根据身体现状制定合理的运动方式,增强身体的机能水平,提升身体素质.参考文献:〔1〕Alexander DD,Miller PE,Vargas AJ,et al.meta-analysis of egg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JAm Colleg Nutrit,2016,35(8):704-716.〔2〕郭鹞,任东青.微循环学基础与实验方法[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2-3.〔3〕张建群,文丽波,单威,等.微循环结构功能的某些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3):298-299.〔4〕韩建群,孙希波.微循环:人体的第二心脏[J].知识就是力量,2014(7):64-65.〔5〕杜健鹏,史大卓.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406-409.〔6〕樊瑛,杨树森.女性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循环,2005(3):222-224.〔7〕刘婷婷,高炳宏.不同水上运动项目优秀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相关指标的研究[J].体育科研,2013(2).〔8〕钱冠清.血管内皮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J].微循环学杂志,200010(4):4-5.〔9〕郭渝成,张为,陈莉,等.微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损伤间关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微循环,2002(3):141-143.〔10〕田山.微循环作用于运动性疲劳恢复探讨[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4):199-200.〔11〕赵俊冉,徐婷.滨州学院体育系大学生心脏泵血功能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0).〔12〕吴婵清,吴燕波.实施不同类型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血流动力流变学参数的影响 [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13〕黄玉山,邓树勋,郭红.不同内容健身运动处方对男大学生血流动力流变学参数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5).〔14〕陈贺中.微循环毛细血管迂回通路四种功能状态假说[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6).〔15〕朱欢,高炳宏.不同性别赛艇运动员肱二头肌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16(3).〔16〕朱天钧.微循环相关指标在男子赛艇运动员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17〕平常.他们选择了“微循环”[J].广东科技.2010(3).〔18〕张孟.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方向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方案比较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17.

文章来源:微循环学 网址: http://wxhx.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6010.shtml


上一篇: 《微循环学杂志》 2020年稿约
下一篇: 电力工业论文_纺织基超级电容器研究进展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微循环学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